指定监护人,指定监护人的法律规定

2025-02-26 12:46:17 59 0

在我国,指定监护人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旨在确保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小编将详细介绍指定监护人的法律规定和相关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制度。

1.指定监护人的原则

尊重被监护人意愿:居民***会、村民***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在指定监护人时,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最有利于被监护人: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选择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进行指定。

2.临时监护人的设立

无人保护状态:在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处于无人保护状态时,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会、村民***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担任临时监护人。

3.监护人的指定与变更

指定后不得擅自变更:监护人被指定后,不得擅自变更;擅自变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监护人的责任。 没有法定监护人:在没有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的情况下,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会、村民***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4.指定监护人的方式

法定监护:法定监护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监护人范围和顺序的监护。《民法典》第二十七条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会、村民***会同意的。 遗嘱指定: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九条的规定。

5.指定监护的争议解决

不服指定:被指定人不服的,可在接到通知的次日起30日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将依法撤销指定。 直接申请: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6.民法典中关于监护权的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九条: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二条:没有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的,监护人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会、村民***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指定。

通过以上内容的详细介绍,我们了解到指定监护人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旨在保障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确保指定过程公正、透明,切实维护被监护人的利益。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