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费,土地管理费收取依据

2025-02-24 15:42:46 59 0

土地管理费,是土地管理部门在土地征收、转让等过程中收取的一种费用。它不仅是土地管理工作的资金来源,也是确保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对土地管理费的详细解读。

1.土地管理费的收取标准 县、市土地管理部门在征地费中提取土地管理费的比率,会根据不同情况确定。一般而言,一次性征地数量较多,动迁安置工作量不大,牵涉人力较少的,提取比率约为1%。在特殊情况下,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批准,取费比率可适当提高,但最高不得超过2%。

2.土地承包经营权 根据第一百二十七条,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应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草原使用权证,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

3.收费标准的管理 根据《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管理办法》(发改价格规〔2018〕988号)规定,收费标准由省自然资源厅提出申请,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审批。

4.耕地保护与占补平衡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依据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平均产量、土地等级、区域差异等因素,制定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认定标准。

5.耕地开垦费 收费项目包括耕地开垦费,不同等级的耕地收费标准有所不同。例如,耕地6等,每平方米收费105.1元;耕地7等,每平方米收费97.6元;依次类推。对于依法批准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缴费标准按照耕地开垦费标准的2倍执行。

6.园地、林地、草地基准地价 园地、林地、草地的基准地价制定有助于显化这些资产,实现土地资产的利益最大化。为土地资产管理及土地市场建设提供依据,保护交易双方的权益,规范交易秩序,使交易信息公开化、透明化。

7.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1999年实施的土地管理法及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首次明确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建立以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进行严格计划管控和行政审批的用途管制制度。提出建立以耕地占补平衡为核心的耕地保护制度、以占用补划和调整为核心的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对耕地实行用途管制。

土地管理费的收取标准和依据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涉及到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实际操作等多个方面。通过合理收取和使用土地管理费,可以有效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耕地保护,为我国的土地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