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常回家看望老人属于违法,不想回家看老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许多子女因工作、生活等原因远离家乡,与父母分离居住。这种情况下,子女是否应该承担起看望老人的责任?小编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1.违法:违反《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2.《民法典》第二十六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民法典》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的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虽然此条款主要针对未成年子女,但也体现了家庭中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责任。在某种程度上,看望老人也可以看作是对长辈的一种关爱和尊重。
3.新修订的《老年法》拟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 据报道,新修订的《老年法》拟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并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如子女不履行该义务,老人可以诉诸法律。
4.看望父母本是做人的基本伦理 看望父母本是做人的基本伦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回家看看”入法看似多余,但也体现了法律对家庭伦理的重视。通过法律的形式,提醒人们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弘扬孝道文化。
5.赡养人应经常看望老人,主要意图是在家庭中确立子女的孝道责任 法院审理认为,赡养人应经常看望老人,主要意图是在家庭中确立子女的孝道责任,在社会上树立关怀老年人精神权益的意识。它并非刚性的强制性要求,而是一种软性的指引性规范,重心不在惩罚而在引导教育。
6.草案将重阳节设定为老年节,也是想通过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草案将重阳节设定为老年节,也是想通过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提醒人们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在这一特殊的日子里,子女更应该尽孝道,回家看望老人,陪伴他们度过一个温馨的节日。
7.2024年5月,我局通过与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颐年卡发卡银行等单位开展数据比对,为全市近八成老年人自动通过高龄老人津贴资格认证 ***通过数据比对,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确保他们能够及时享受到应有的福利。这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关爱,也为子女提供了更多关心老人的机会。
8.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关系或者租赁关系 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关系或者租赁关系。这是法律对老年人权益的保护,也是对子女的一种约束。
9.不赡养老人可能触犯遗弃罪 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劣的行为。不赡养老人可能触犯遗弃罪,这是法律对不孝行为的严厉惩罚。
10.祖父母、外祖父母请求对父母一方或双方已经***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进行探望的,人民法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判决支持 祖父母、外祖父母对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的关爱同样重要。当父母一方或双方已经***时,祖父母、外祖父母有权请求对孙子女、外孙子女进行探望,以维护家庭和谐。
不常回家看望老人不仅违法,更是对家庭伦理的背离。作为子女,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老人的精神需求,尽孝道,陪伴他们度过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