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一位54岁的女教授黄某不幸遭遇微信诈骗,被骗金额高达1700多万。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让我们再次警惕网络诈骗的严重性。
1.案件背景
2016年7月,黄某教授刚刚卖掉一套房子,回到家中便接到诈骗电话。骗子以漏缴税款等为由,通过各种恐吓手段,诱使黄某教授将巨额款项转入指定账户。
2.案件经过
骗子在与黄某教授的沟通过程中,表现得体贴温柔,甚至会用甜言蜜语哄骗她。黄某教授并未意识到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最终被骗走巨额资金。
3.受害者心理
遭遇诈骗后,黄某教授表示难以释怀,甚至偶尔会梦到被骗的片段。这表明,诈骗对受害者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4.类似案例
2022年,一位中科院博士张先生因家人和女友罹患重病,被骗走资金。还有北大博士梁某隐瞒已婚事实,骗取3920万元等案例,都表明网络诈骗的严重性。
5.法律维权
面对诈骗,受害者应及时报警,并收集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以便警方介入调查。受害者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6.社会警示
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我们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防骗能力。
7.清华大学反应
针对此事件,清华大学液晶大楼物业服务中心发布了警情通报,并表示警方已介入调查。这表明清华大学对此事件高度重视,并积极配合警方调查。
网络诈骗不仅给受害者带来经济***失,还可能对其心理造成严重伤害。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共同维护网络安全。
海报
0 条评论
4
你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