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是确保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重要依据。以下是结合相关内容,对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2019的详细解析。
01沥青路面结构组成特点
沥青路面主要由面层和基层组成。
面层是沥青路面的最上层,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作用,因此要求具有良好的抗滑、耐磨、耐久性能。
基层位于面层之下,主要起到分散荷载、提高路面平整度的作用。
02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成特点
水泥混凝土路面同样由基层和面层组成。
基层采用水泥混凝土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面层采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03主要材料选择
沥青路面施工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热拌沥青混合料是沥青路面常用的材料,具有较好的粘结性能和抗裂性能。
冷再生施工工艺是一种创新的施工方法,将原路面破碎后,利用既有沥青路面及下层碎石、新加级配碎石为骨料,掺加水泥拌合作为道路的路基。
04施工技术规范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对沥青路面施工提出了详细的技术要求。
施工前应进行地质条件研判,确保路基或路面基层强度满足要求。
沥青路面施工时气温不得低于10°C(高等级道路)或5°C(低等级道路)。
摊铺时,采用两台摊铺机连续梯队作业,每台摊铺机前后相距10~15m。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混合料的运输、摊铺、压实及成型,确保路面平整度和密实度。
05病害预防与修复
沥青路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车辙、开裂、坑槽等病害。
这些病害主要是混合料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不足的表现。
为了避免病害出现,应严格按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确保路面质量。
06规范编制背景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是在原规范的基础上,合并了《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及《公路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技术指南》的相关内容,并针对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科学研究与试验验证工作。
本规范的主编单位为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参编单位包括上海市市政工程研究所、北京市公路局等。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2019为沥青路面施工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路面施工质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