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网民信息泄露,网络个人信息泄露怎么办?
在我国,网络个人信息泄露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最新数据统计,高达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曾遭受泄露。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该如何应对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呢?
1.及时更换账号并保留证据
网络个人信息泄露后,要第一时间更换账号并保留好证据及时向***机关报案。报案的目的一来是保护自己的权益,二来也是可以备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你类似的情况,就可以一起处理。
例如,如果您的邮箱账号被泄露,应立即更换邮箱密码,并通知相关的网络服务提供商。保留好与泄露信息相关的所有证据,包括泄露信息的截图、通信记录等,以便在必要时向***机关提供。
2.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信息
根据我国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信息被泄露的个人有权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相关的私人隐私信息。这一步骤可以通过向网络服务提供者发出正式的删除请求来完成。
在发出删除请求时,应明确指出被泄露的信息内容,并提供相应的证据。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拒绝删除,可以依法提起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
3.向当地***机关报案
当网络平台发生泄露个人信息事件时,当事人有权向当地***机关如实报案,以追究相关单位及个人的相应法律责任。
若情节严重,则有可能涉及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范畴。根据***相关法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4.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个人信息泄漏后,立即采取补救措施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更换账号:个人信息泄漏后,由于网络的高度发达,信息可能会持续流出。第一时间换账号,从源头切断泄漏源,是防止信息进一步泄露的重要步骤。
更改密码:对于涉及网络账户的信息泄露,应立刻更改密码,以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泄露的个人信息进行诈骗等犯罪活动。
5.了解公共Wi-Fi风险
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用户的个人信息可能被窃取。了解这些形式,有助于我们提高警惕,防止信息泄露的发生。
在使用公共Wi-Fi时,尽量不进行敏感操作,如登录银行账户、支付密码等。如需操作,建议使用虚拟私人网络(VN)等安全工具,提高网络安全系数。
6.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个人信息泄露问题,需要我们建立起一整套相关制度来规范快递行业、网络平台等,确立相关责任以及完善追责机制。
例如,快递实名制的推动,需要我们建立起一整套相关制度来规范快递行业,这包括确立相关责任以及完善追责机制。
面对网络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我们既要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又要积极参与到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只有这样,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