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解析
1.商品的价值二重性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物质属性,而价值则是商品在交换中所体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总和。正如我们在第一章所了解的,价值的物质载体是使用价值,而资本家生产商品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价值。
2.固定资本的价值转移 在生产过程中,固定资本(如机器、设备等)在物质形式上全部参与生产,并在生产过程中长期保持固定的物质形态。在价值形式上,固定资本的价值并非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全部转移,而是按照其磨***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经过产品出售过程转变为货币形式以收回其价值。
3.剩余价值的定义 剩余价值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与其工资之间的差额。马克思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仅等于其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而工人所创造的价值则远超过这一部分。
4.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价值增殖 一定资本的总流通时间等于其流通时间和生产时间之和。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预付价值的增殖。无论是G…G形式(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再转化为货币资本)还是…形式(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再转化为货币资本),都包含预付价值已经作为资本价值执行的过程。
5.资本价值增殖的实现 资本价值增殖是依靠生产活动实现的。生产领域的活动资本叫产业资本,只有产业资本才能生成剩余价值,其他如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的剩余价值都是来源于此。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不是向社会提供所需商品,而是让资本价值得到增殖。
6.价值增殖过程与剩余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补偿的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刚好补偿资本家所预付的劳动力价值,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了这个一定点,那么就产生了剩余价值。
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即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在于资本家在市场上买到了劳动力这个特殊商品。劳动力作为商品也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
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了超过补偿劳动力的价值,从而形成了剩余价值。
9.工人的劳动时间与剩余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创造劳动力价值的补偿;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用于创造剩余价值。正是剩余劳动时间创造了剩余价值,这是价值增殖过程的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