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比皆是是什么意思,比比皆是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啊

2025-02-20 20:46:50 59 0

“比比皆是”这个成语,简洁而深刻,它描绘了一种普遍存在的景象,即某物或某现象无处不在,随处可见。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个成语的内涵、用法以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体现。

1.成语解释

比比:一个挨一个,形容数量多且分布广。 皆是:全部都是,表示非常普遍。

“比比皆是”的意思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2.成语举例

《红楼梦》第二回:上自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 宋·包拯《请救济江淮饥民疏》:年亢旱,民食艰阻,流亡者比比皆是。

3.常用程度与感情色彩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

4.语法用法

作谓语: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现象或事物的普遍性。 用于人与物:既可以用来形容人,也可以用来形容物。

5.成语结构

主谓式:以“比比”为主语,以“皆是”为谓语。

6.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起源于古代,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和演变,至今仍广泛使用。

皆:不能读作“jié”。

8.成语辨形

是:不能写作“...”

9.近义词语

10.详细解释

比比皆是指的是某种事物或现象无处不在,到处都可以看到或感受到。表示某种事物或现象非常普遍或广泛存在,数量众多。

11.使用场景

比比皆是通常用来形容某种现象或事物普遍存在的情况,可以用于各种场合。例如:

形容自然现象:春天的花朵比比皆是。

形容社会现象:现代社会中,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比比皆是的现象。

12.成语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犯白刃,蹈煨炭,断死于前者,比是也。” 宋·包拯《请救济江淮饥民疏》:“年亢旱,民食艰阻,流亡者比比皆是。”

通过以上对“比比皆是”的深入解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成语在汉语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刻内涵。它不仅揭示了事物的普遍性,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