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劝学原文及翻译,高中劝学原文及翻译及拼音

2025-02-19 11:43:36 59 0

《劝学》是荀子的一篇著名散文,它以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小编将深入解析《劝学》中的名句原文、翻译及拼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经典篇章。

1.名句原文及拼音

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拼音:jūnzǐyuēxuéùkěyǐyǐ。qīng,qǔzhīyúlánérqīngyúlán

īng,shuǐwéizhīérhányúshuǐ...

2.名句翻译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遥。

3.文言文中的关键词解释

兴:文言翻译xīng,兴起;兴起。《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就:文言翻译jiù,接近;靠近;趋向。《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望:文言翻译wàng,远望;远看。《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长:文言翻译cháng,长,与“短”相对。《劝学》...

4.《劝学》原文解析

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这段话中,荀子通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等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即通过学习可以超越原有状态,达到更高的境界。他还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来比喻学习的过程,即通过外力的引导和自身的努力,可以变得更好。

5.荀子的学习观

荀子认为,“所学”与“善假于物”是相联系的,这意味着学习的目的是要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性知识去改造客观世界。这与他的“制天命”思想相呼应,即通过学习,人们可以掌握和利用自然规律,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劝学》不仅是学习的重要文献,也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阐述。它教导我们,学习是一种不断追求进步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超越自我,达到更高的境界。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