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循苟且,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

2025-02-19 11:14:27 59 0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陷入因循苟且的境地,追求表面的安逸而忽略了内心的成长和真正的宁静。小编将探讨如何摒弃这种消极的生活态度,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成长。

1.追求内心的宁静,摒弃浮躁

宁静的力量: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内心的宁静如同平静的湖面,能够清晰地映照出真实的自我。

随遇而安:拥有随遇而安的能力,懂得以“无为”处事,以平常心看待眼前的得失荣辱。人生最难得的是自在,能修得心中大世界,就能坐看世界风起云涌。

放下名利,回归初心:正如《让王》中所言,知足者,不以利为患。放下名利,回归初心,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2.做每一件事都要符合良知的要求

良知的指导:王阳明认为,做每一件事都要符合良知的要求,这样才能使心中的浩然之气壮大起来,再遇到其他事情就更能以良知为指导,从而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中庸境界。

内心的浩然之气:要养浩然之气,首先要做到真诚、正直,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3.坚持跑步,散发自信

跑步带来的改变:坚持跑步,不但使人年轻,而且有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自信。跑步和不跑步的人,从外表和精神状态便能分辨出来。

外表与内在的统一:爱跑步的人,外表皮肤光滑,容光焕发,身材紧实、挺拔。内在精神上,他们更加坚韧不拔,面对困难时能保持乐观。

4.《道德经》的哲学原理

《道德经》的指导:《道德经》是《易经》的第一说明书,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原理。老子在书中提到:“以正之(治)邦,以畸(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强调了无为而治的理念。

圣人的智慧:老子既说:“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又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些思想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道理:要救世济民、名垂竹帛,但不居功、不享受、不贪图。

5.因循苟且的弊端

因循苟且的定义:因循苟且,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这是一种敷衍塞责的态度,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历史的教训:历史上的晋、梁、唐三帝,因为不知虑此,导致灾稔祸变,生于一时,则虽欲复询考讲求以自救,而已无所及矣!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提醒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因循苟且。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成长,摒弃因循苟且的生活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人生的价值。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