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又称元宵节,是***传统节日中极具特色的节日之一。这一天,民间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既传承了古老的民间文化,又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以下是正月十五的习俗详解。
1.民间习俗——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习俗。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将馅儿团成形后在糯米粉中滚成,汤圆则是先以糯米粉制成皮,再包入各种馅料。
2.民间习俗——逐鼠送穷
逐鼠送穷是元宵节期间一种古老的风俗。相传在古时候,人们相信正月十五这一天,老鼠会出来活动。于是,人们会在家中摆放一些食物,引诱老鼠前来,然后将其赶走,寓意着送走穷困,迎来富裕。
3.民间习俗——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或猪圈旁祭拜。
4.民俗活动——赏花灯
花灯相传起源于汉代,兴于唐宋。它的广泛流行则借助于***的传统节日——元宵灯节。东汉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习俗,于是下令正月十五这天夜晚在宫廷和寺庙里挂灯,以示庆祝。
5.民间习俗——放天灯
元宵佳节放天灯也是一大民间习俗。天灯又被称为孔明灯,为三国时代三国诸葛亮所发明。放天灯寓意着祈福、许愿,象征着新的一年愿望成真。
6.民间习俗——耍龙灯、舞狮子
正月十五的民间风俗还有耍龙灯、舞狮子等。这些活动象征着驱邪避灾、迎祥纳福,富有浓厚的民间文化色彩。
正月十五的习俗丰富多彩,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在这一天,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健康、幸福。
海报
0 条评论
4
你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