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认不讳的读音,供认不讳是成语吗

2025-03-08 17:57:43 59 0

“供认不讳”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gòngrènùhuì,原指在审讯中坦白地承认自己所犯的罪行,不隐藏不避讳。这一成语来源于《张文祥刺马案》,表达了勇于面对错误、勇于认错的精神。

1.成语解释

“供认”的意思是被告对于事实的真实性予以承认,“讳”的意思是避讳。“供认不讳”指对某项指控完全认同,不隐瞒也不避讳。

2.成语出处

《张文祥刺马案》是“供认不讳”这一成语的出处。清代的一部著名案件,其中一位被告在案件审理中,面对指控,坦白地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不隐藏不避讳。

3.成语辨析

【反义词】:矢口抵赖

“供认不讳”与“矢口抵赖”是反义词。矢口抵赖指坚决否认,一口咬定没有犯过错误。

4.成语用法

作谓语;指认罪。

例如:在审讯中,嫌疑人对警方供认不讳,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5.成语结构

补充式成语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在基本词组后面加上“不”、“无”等否定性字眼,使词组的意义得到强调。

6.感情色彩

“供认不讳”是一个中性成语,没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7.语法用法

供认不讳作谓语;指认罪。

例如:面对指控,他供认不讳,表示愿意承担责任。

8.产生年代

“供认不讳”作为一个成语,产生于当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逐渐增加。

9.基本释义

[gòngrènùhuì]意思是坦白地承认自己所犯的罪行,不隐藏不避讳。

例如:在法庭上,犯罪嫌疑人供认不讳,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10.例句

在审讯中,嫌疑人对警方的指控供认不讳,表示愿意接受法律的制裁。

通过以上对“供认不讳”这一成语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用法,这对于我们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