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量齐观:同等看待,非等同对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差异,有时这些差异可能微乎其微,有时则可能截然不同。在这样的背景下,“等量齐观”这一成语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指的是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但并非等同对待。
1.成语释义
等量齐观,汉语成语,拼音是děngliàngqíguān。其意是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强调的是一种平等的态度,而非事物本身的平等。
2.成语出处
“等量齐观”这一成语最早出自清·况周颐的《惠风词话》:“或带烟月而益韵;托雨露而成润,意境可以稍变,然而乌可等量齐观也。”这里所说的“乌可等量齐观”,意即不可同等看待。
3.近义词及反义词
近义词:一视同仁、相提并论、混为一谈、平分秋色。
反义词:大相径庭、迥然不同、分门别类。
4.用法说明
*多用于指人*: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学会“等量齐观”,即对待他人应保持平等的态度,不以貌取人。
等量齐观:等:同等;齐:一样。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多用于指物。
相提并论: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5.成语故事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意思是说,真正的通达,是品质正直、懂礼仪、有正义;善于观察别人讲话的脸色,从而体察心意,考虑如何谦恭待人。成语“察言观色”由此而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同样要学会察言观色,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
6.应用举例
1.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学会“等量齐观”,不以财富、地位、出身等外在条件对待他人,尊重每个人的个性与价值。
2.在工作学习中:对待不同的问题,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主观臆断,以“等量齐观”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3.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各种差异,我们要学会“等量齐观”,包容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等量齐观”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它要求我们在面对差异时,保持平等、公正的态度,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海报
0 条评论
4
你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