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故事,我的教学故事100篇小学语文老师
我,1967年9月出生,是东平县旧县乡中心学校的一名正高级教师,现担任九年级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及教务处工作。从青涩的师范生到经验丰富的正高级教师,我已在乡村教育战线上耕耘了数十年。以下是我在教学道路上的一些感悟与故事。
1.初遇挑战,用心沟通
2016年,我接手了第三个班级,辅导员将一名留级生的情况告知了我。这名学生的父亲诚恳地向我表达了歉意,并表示愿意配合我的工作。虽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我坚信,用心沟通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2.传道授业,开拓视野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详细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老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学问,造就学生的实践实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老师应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开拓学生的学问视野,丰富学生的学问储藏,并在此基础上,造就学生的人格。
3.深入了解,耐心引导
在一次交流中,我发现这名留级生并不喜欢所有的老师。我耐心地与他交谈,最终得知他喜欢一个培训班的老师,因为那位老师无论他犯什么错误都不会责备他。这让我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故事,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教育工作的关键。
4.用爱耕耘,静待花开
26年前,我怀揣着对教师职业的憧憬,走上了三尺讲台,在乡村默默耕耘。二十几年如一日,“以事业为重,用心灵育人”是我从事教育工作的真实写照。爱是成功教育的源泉,尤其是对待一些“问题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关爱和耐心。
5.转化后进,效果显著
因为我做到了以上几点,所以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效果还是明显的。我深知,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付出。
6.参加教研,提升自我
在这个生机勃勃的五月,我有幸参加了木洞片区首次语文教研活动。教师们扎实深厚的基本功,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这就是我们身边的课堂:没有过多地追求形式,没有刻意地表现自我,而是注重实效,关注学生的成长。
7.平凡岗位,坚定初心
我是一名平凡的高校教师,数十年如一日地上课、下课,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令人敬仰的头衔,工作平淡却不乏意义地度过了20余年。在三尺讲台上,师生携手、学海泛舟、教学相长;在立德树人的使命中,我坚定了初心,收获了荣誉。
8.师范生涯,涵养心灵
1981年9月,15岁的我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怀揣着大学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平阳师范学校。涓涓的葛溪水,古老的仙坛寺,涵养了我的师范情怀,也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
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我将继续坚守初心,用爱心和汗水浇灌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我的教学故事延续下去,成为我教育事业中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