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年龄称谓,古代年龄称谓垂髫是几岁

2025-03-06 21:28:16 59 0

古代年龄称谓,古代年龄称谓垂髫是几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古代对年龄的称谓充满了文化韵味和时代特色。“垂髫”一词便是古代对儿童年龄的一种别致称谓。让我们一一揭开这些称谓背后的秘密。

1.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垂髫”一词最早出现在晋朝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在古代,儿童不束发,头发自然下垂,因此“垂髫”便用来指代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这里的“髫”指的是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2.孩提:2~3岁的儿童

“孩提”是古代对2~3岁儿童的称呼。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于幼儿时期,尚在襁褓之中,因此“孩提”也指代幼儿时期。

3.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

“总角”是古代对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的称呼。古代儿童会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因此称为“总角”或“总丱”。

4.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豆蔻”是古代对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少年的称呼。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

5.襁褓:不满周岁

“襁褓”是指包裹在襁褓中,一般指不满周岁的婴儿。这个时期的婴儿尚在母亲的怀抱中,尚未学会***行走。

6.始龀:7、8岁

“始龀”是指儿童换牙的年龄,大约是7、8岁左右。在这个时期,儿童开始换掉乳牙,长出恒牙。

7.舞勺:男子13岁

“舞勺”出自《礼记·内则》,指男子13岁时学习乐、诵诗、舞勺等礼仪。

8.及笄:女子15岁

“及笄”是指女子满15岁时,结发用笄贯之。这个时期的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因此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9.高龄、花甲

“高龄”是古代对老人的敬称,多指六十岁以上。而“花甲”则是指六十岁,源于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六十年为一周。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对年龄的称谓不仅丰富多样,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些称谓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也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审美情趣。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