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款的风险与法律应对
在当今社会,高利贷款作为一种融资方式,因其高额的利息回报而备受关注。随之而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小编将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为您详细解析高利贷款的相关风险和法律应对措施。
高利贷款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第一款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有关规定。这意味着,借款利率应当符合***规定的标准,超过规定利率的贷款即属于高利贷。
民间借贷案件的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法释17号)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这一规定限制了高利贷的利率上限,保护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催收非法债务罪的规制
《刑法修正案(十一)》增加了催收非法债务罪,用于规制采取暴力、“软暴力”等手段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的行为。这一罪名的设立,有力地打击了非法催收行为,维护了社会秩序。
砍头息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的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这意味着,借款人有权要求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而不得被扣除所谓的“砍头息”。
借款还不起的法律应对
若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高利贷,可以与债权人协商分期还款。对于认定为高利贷的部分,债务人对属于高利贷的部分可以不还,债权人因此提起的还款请求也不予支持。
逾期还款的法律后果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借款合同属于民事合同,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还款义务。逾期还款的借款人可能面临违约责任,包括支付滞纳金、赔偿***失等。
非法经营罪的认定
若借款人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以非法获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稳定对象发放高利贷,并导致严重后果,其行为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将面临法律的严厉制裁。
借款还不起的后果
借款人未能按时还款将直接影响个人信用记录,导致信用评分下降。信用评分低可能会使借款人在未来的借款中面临更高的利率,甚至无法获得贷款。
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64条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这里的“加倍”并不简单地等同于2倍,具体计算方法需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高利贷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人的融资需求,但其风险也不容忽视。在借贷过程中,借款人应当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高利贷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借贷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