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高悬”这一成语源自古代,寓意着官员公正无私,如明镜照人,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个成语的由来、含义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1.成语来源明镜高悬”出自《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历然无碍。”这里提到的方镜,指的是秦始皇的一面镜子,能照见人心胆,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
2.成语含义明镜高悬”的含义是指官员判案公正廉明,如同一面明镜高挂在空中,照见人心,揭示真相。
1.秦始皇的方镜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这面镜子被称为“秦镜”,后来演变为成语“明镜高悬”。
2.唐代诗人张说唐代诗人张说在其诗作《咏镜》中提到“宝镜如明月,出自秦宫样”,进一步丰富了成语的文化内涵。
1.作谓语、定语成语“明镜高悬”可以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官员公正廉明。
2.比喻执法者判案公正严明成语“明镜高悬”比喻执法者判案公正严明,不受私欲影响。
1.元代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与小妇人并无干涉,只望大人高抬明镜替小妇人做主咱。”这里用“明镜高悬”来形容官员公正无私,为民众做主。
2.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此句中,“明镜高悬”比喻王安石身处高位,不畏艰难,坚持正义。
“明镜高悬”这一成语体现了我国古代对公正廉明的追求,以及官员应具备的品质。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在执法、司法等领域坚守公正、公平的原则。
海报
0 条评论
4
你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