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继婚,收继婚制度

2025-02-26 18:06:58 59 0

收继婚,一种独特的婚俗,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以下是对收继婚制度的详细介绍。

1.收继婚的定义与含义收继婚,又称为转房婚或利未婚,是指女性在丈夫去世后,嫁给其兄弟的行为、习俗或法律。广义上的转房婚还包括改嫁给夫家其他男性,如亡夫的叔、伯、儿子(女方的亲生子除外)、侄、甥等。这种婚姻形式在旧时婚俗中较为常见,多数是兄弟亡故后,收其寡妻为己妻。

2.收继婚的历史渊源根据《史记》记载,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妻桀之众妻。这表明夏朝很早以前就在实施收继婚制度。而《元秘史》中也有记载,察剌孩领忽收嫂为妻,生一子名别速台,这表明在蒙古人中,收嫂为妻的风俗相当普遍。

3.收继婚的争议与演变在满族人入关之前,历经金、女真、后金等阶段,保留了一些游牧民族的习俗,其中包括收继婚的传统。但在汉族儒家道德观念之下,收继婚是不可接受的。元朝在面对汉人收继婚的问题上多次更改法律,但本质思想并未改变。女性再婚被视为极为羞耻的行为,甚至在明初的时候,还恢复了殉葬制度。

4.收继婚的法律规定与废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的《婚姻法》以废除男尊女卑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为己任,明确了妇女的继承权。1980年《婚姻法》承继了这一规定精神,夫妻有互相继承遗产的权利。这标志着收继婚制度的废除。

5.收继婚的社会影响与评价在男权社会中,正室地位较高,“初婚从父,续弦从己”。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在婚姻上的相对自由,但其本质依然是尊卑关系的问题。在彩礼方面,社会学家指出,彩礼可以有,但女方向男方家庭索要彩礼应该有度,不能过分。

收继婚作为一种独特的婚俗,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复杂的演变过程。从古代的普遍存在到现代的废除,收继婚反映了社会、文化、法律的变迁。尽管这一制度已被废除,但其对社会的影响和评价仍值得我们深思。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