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毛之地的近义词,不毛之地近义词反义词

2025-02-26 16:39:05 59 0
不毛之地,这个成语源于战国时期的《公羊传》,用以形容那些荒凉贫瘠、不长庄稼的土地。它不仅是对地理环境的描绘,更蕴含了人们对于资源匮乏和生活困苦的深刻认知。

1.成语释义

定义:不毛之地原指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庄王伐郑,胜乎皇门,放乎路衢。郑伯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鸾刀,以逆庄王。曰:‘寡人...’”

读音:ùmáozhīdì

2.近义词

穷山***水:形容山势险***、水源贫乏的地方,与不毛之地有相似的环境特征。

穷乡僻壤:指偏僻、贫穷的乡村地区,常用来形容不发达、资源匮乏的地方。

人烟稀少:指住户少,人口稀疏的地方,常用来形容荒凉、人迹罕至的地方。

荒山野岭:指荒凉无人烟的山野,形容地势偏远、环境***劣。

不牧之地:指不能牧养牛马的地,泛指荒地或无人居住的地方。

荒无人迹寸草不生:形容地方荒凉至极,没有人烟和植被。

3.反义词

鱼米之乡:指物产丰富、农业发达的地方,与不毛之地形成鲜明对比。

天府之国:形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常用来赞美一个地方的富饶。

4.成语故事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占领首都。郑襄公为了求和,光着膀子向楚庄王跪地求和,答应将土地划给楚国,成为楚人的奴隶,只恳求楚庄王不要灭掉郑国。

5.成语应用在句子中,不毛之地常作主语或宾语,用以形容某个地区或环境的荒凉贫瘠。例如:“这片土地曾是不毛之地,如今却变成了绿意盎然的田园。”

6.文化内涵不毛之地不仅仅是地理环境的描述,它还蕴含着人们对于资源匮乏和生活困苦的深刻认知。在古代,土地是人们生活的根本,不毛之地往往意味着贫困和困苦。

通过以上对“不毛之地”的深入解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简单的地理描述,它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它让我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智慧。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