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常与功之辨
“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这句古训深刻地揭示了君子与小人行事之别。君子以常道为准则,注重道德修养和长远利益,而小人则斤斤计较于眼前利益,追求短期成效。小编将从历史人物、经典文献和哲学思想等方面,深入探讨君子之道的内涵。
1.君子之常道
君子之常道,源于对道德的坚守和对社会的责任。如诸葛亮,在《三国志》中被赞誉为贤相,他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不惩,无善不显。这一切都体现了君子之常道,即以德治国,以德服人。
2.小人之功利
与之相对,小人则计较一时的功利。如《涌幢小品》中所言:“君子道其常,此论理耳。若论时势,当道其变。”小人往往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追求一时之快,而忽略了道德和社会责任。
3.修身与教化
《素书》中提到:“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这句话表明,教育他人之前,首先要端正自己。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只有以身为范,修身正己,才能更好地教化他人。
4.君子之知命与自省
《不苟》篇中,孔子强调君子需以德傍身,才能不偏不倚行中庸之道,达到“至文”的境界。在《非十二子》篇中,孔子提醒后世儒者“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强调修身过程中需以“维德之基”自省。
5.君子之武与***治理
《孙子兵法》中提到:“法令孰行”,探讨的是组织内部规章制度、决策指令的执行情况。一个组织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法令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有效的执行不仅能够确保组织内部的和谐,还能提升***的治理水平。
6.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孔子曾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这句话揭示了君子与小人在追求目标上的不同。君子日日长进向上,追求道德和智慧的升华;而小人则日日沉沦向下,追求物质和权力的满足。
“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这一古训,为我们揭示了君子与小人行事之别。在现代社会,我们仍需传承和弘扬君子之道,坚守道德底线,追求长远利益,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