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粗糙度仪,表面粗糙度仪允许误差

2025-02-26 15:23:34 59 0

表面粗糙度仪:精准测量,细致入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表面粗糙度仪作为检测表面质量的重要工具,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备受关注。小编将围绕表面粗糙度仪的允许误差、测量原理以及性能参数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标准更新与实施

*新标准实施前的过渡期*:对于刚刚发布的标准,在实施日期之前仍允许使用旧标准。但是到了实施日期之后,必须使用新标准。如果是强制性标准,旧标准必须作废,强制回收;如果是推荐性标准,可以保留使用,但有作废标识。检测实验室的资质变更:标准文本的变更涉及实验室资质能力的变更,建议采用新版标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表面粗糙度测量原理

*金刚石触针测量*:表面粗糙度利用针尖曲率半径为2微米左右的金刚石触针沿被测表面缓慢滑行。金刚石触针的上下位移量由电学式长度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滤波、计算后由显示仪表指示出表面粗糙度数值。

波距分类*:根据波距的不同,表面粗糙度可以分为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和形状位置误差。具体分类如下:

波距λ10mm:按形状位置误差处理。

3.表面粗糙度仪的性能参数

*里博LSR200手持粗糙度仪*:里博LSR200是一款手持粗糙度仪,仅手掌大小,可携带到任何需要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地方。设计独特的探头支架可轻易使探头和被测表面接触。SJ-310粗糙度仪性能提升:与传统机型相比,SJ-310粗糙度仪的充电时间大约缩短1/4,充满电时测量次数增加约2.5倍。检测范围和精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4.传统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不足

*测量参数较少*:传统表面粗糙度测量仪一般仅能测出Ra、Rz、Ry等少量参数,无法全面评估表面质量。

测量精度较低:测量范围较小,Ra值的范围一般为0.02-10μm左右,无法满足高精度测量需求。

测量方式不灵活:评定长度的选取、滤波器的选择等不够灵活,限制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测量结果输出不直观:传统测量仪的输出结果不够直观,不利于用户快速了解表面质量。

5.表面粗糙度的定义

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度。其两波峰或两波谷之间的距离(波距)很小(在1mm以下),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具体指微小峰谷Z高低程度和间距S状况。

表面粗糙度仪在测量表面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其测量原理、性能参数以及传统仪器的不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和使用表面粗糙度仪,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