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两败俱伤”形象地描绘了斗争双方在争斗中皆遭受***失的局面,这一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常被用来警示人们避免无谓的争斗和冲突,以免造成双方皆输的后果。
1.成语来源与出处
成语“两败俱伤”最早出自西汉·刘向的《战国策·秦策二》。故事讲述了管庄子在遇到两只老虎相斗时,他劝阻同伴不要立即出手,因为两只老虎争斗,无论是体型小还是大的,都会受到伤害。管庄子建议等待一只受伤后再行动,这样既能一举两得,又能避免不必要的***失。
2.词语解释
“两败俱伤”的拼音为liǎngàijùshāng,注音为ㄌ一ㄤˇㄅㄞˋㄐㄨˋㄕㄤ。其含义是指斗争的双方都受到***伤,谁也没得到好处。这里的“败”指的是失败,“俱”表示全部。在句中,这一成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使用。
3.成语含义解释
两败俱伤的含义解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⒈争斗的双方都受到***失。例如,倘若大人再要回护他三人,将来一定两败俱伤,于大人反为无益。——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⒉在某些情况下,两败俱伤也可以指双方在争斗中互相消耗,导致双方都得不到原本可能得到的好处。4.成语例句
在历史文献中,有许多关于“两败俱伤”的例句。例如,《史记·张仪列传》中有:“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这段描述了战国时期,韩、魏两国互相攻打,最终两败俱伤的故事。
5.成语启示
两败俱伤这一成语启示我们,在面对争斗和冲突时,应当学会权衡利弊,避免盲目行动。正如故事中的齐宣王,他能够虚心听取别人好的意见,及时停止错误的决定,这样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
6.成语翻译与近义词
“两败俱伤”可以翻译为“othsidessuffer/lose
cutoneanother’sthroat
neithersidegains
otheingdefeatedandwounded
。其近义词包括“同归于尽”、“两败俱伤”等。通过以上对“两败俱伤”这一成语的详细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以及它所蕴含的智慧与警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争斗和冲突时,我们应当以此为鉴,尽量避免两败俱伤的局面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