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山东,海上山东建设的几大工程
1998年9月,山东省“海上山东”建设工作会议明确了海洋农牧化、海上大通道、涉海工业、滨海旅游为“海上山东”建设的四大工程。自此,山东半岛的海洋开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下面,我们将详细解析这四大工程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情况。
海洋农牧化工程
海洋农牧化工程是“海上山东”建设的基础,旨在通过发展海洋养殖业,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率。这一工程包括了对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以及海洋生物的养殖和增殖。
海上大通道工程
海上大通道工程是连接山东半岛与国内外的交通要道,包括港口建设、航道疏浚、海上运输等。这一工程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山东半岛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
涉海工业工程
涉海工业工程是山东半岛海洋经济的支柱,涵盖了海洋能源、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这一工程不仅推动了山东半岛的产业升级,也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示范。
滨海旅游工程
滨海旅游工程是山东半岛海洋经济的亮点,旨在打造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目的地。通过开发滨海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吸引国内外游客,推动山东半岛的旅游业发展。
近年来,山东半岛的海洋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电建115万千瓦海上光伏发电项目:这是青岛以海洋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海洋装备等产业发展的代表。该项目系山东省首批近海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由中电建(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102亿元,规划建设115万千瓦海上桩基式光伏发电项目,将促进海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涉海科技成果:一大批涉海科技成果得以面世,不仅助推海洋领域自主知识产权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而且做大做强了海洋产业链条,进一步激活了创新的意识和动能。比如,今年上半年交付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和最近刚刚完成建设的我国建造最大的国际海洋油气平台。
-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项目:山东能源电力集团在渤中区域开发建设6个风场、共计550万千瓦,全容量并网后预计年发电量180亿千瓦时,这将极大地推动山东半岛的清洁能源发展。
-青岛蓝谷:青岛蓝谷地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地带,位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核心位置,青、烟、威协同发展的联络中枢。蓝谷快线横跨青岛南北,连接蓝谷至胶东国际机场的胶即快速通道,形成了完善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
-海上光伏项目:近期全国范围已经有30吉瓦的海上光伏项目下发或启动建设,其中包括大唐寿光、华能滨州、***能源寿光等位于山东的15个在建项目。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省份将海上光伏作为规划重点。
“海上山东”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山东半岛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山东半岛将继续发挥海洋资源的优势,推动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