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的故事
韦编三绝”这一成语,源于孔子对《易经》的深入研究。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一成语的由来、含义以及背后的故事。1.韦编的含义
*韦:*在此词中,韦指的是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把竹简串联起来。这种编联竹简的皮绳称为韦编。
2.三的含义
*三:指的是多次。在这里,它并不是确切的数字,而是用来表示频繁的意思。
3.绝的含义
*绝:指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4.成语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5.成语故事
*背景:*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
过程: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写很多竹简,然后用熟牛皮绳把竹简串联起来。
故事:孔子晚年特别喜欢《周易》,因为翻阅的次数太多,连穿竹简的熟牛皮绳都断了好几次。6.韦编三绝的比喻意义
*比喻:*读书勤奋。应用:该成语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含褒义。
7.韦编三绝的启示
*读书以明理,可辨美善真。*
读书以求智,可利家国民。
读书以修身,可戒贪痴嗔。“韦编三绝”的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古代书籍的制作过程,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孔子对知识的渴求和钻研精神。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学习孔子的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海报
0 条评论
4
你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