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自古便有赏月、团圆、祭月等习俗。“人月两团圆”这一表达,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浪漫情怀。“人月两团圆”究竟出自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个美丽诗句的起源。
1.《寿同父兄七十二首》的千古佳句
“一家春与月团圆”出自宋代陈著的《寿同父兄七十二首》。这首诗通过描绘光风霁月的景象,表达了对亲人长寿的祝福。全诗如下:
光风颜色雪髯鲜,已到人闲稀有年。
心好共称生下佛,身闲自谓饮中仙。
安贫真味齐眉馈,养善良方高枕眠。
更看镫宵儿迎妇,一家春与月团圆。作者陈著(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安道,号南湖,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此句“一家春与月团圆”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佳节时,家人团聚、欢声笑语的温馨场景,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
2.月饼与中秋的团圆寓意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最初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后来,人们逐渐将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月饼在中秋节期间成为人们相互馈赠的礼物,象征着团圆和美好。
3.李白的《古朗月行》描绘中秋月色
唐代诗人李白在《古朗月行》一诗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关于月亮、八月十五种种引人遐想的景象: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圆?
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诗中不仅描绘了月亮的美丽,还表达了对家人团圆的期盼。
4.明月寄相思,千里共婵娟
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举头望明月,寄托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正如诗句所说:“又是团圆明月寄相思,清辉洒落婵娟共此期。照天涯,团圆万户家,清辉何处是,到京华。”
5.月圆人团圆,共度佳节
月圆人团圆,是中秋节的美好寓意。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欢聚一堂,共度佳节,享受着团圆的喜悦。正如诗句所言:“月圆人团圆,天涯共举杯。月至中秋分外明,欢聚时刻酒正酣。明月寄相思,千里话团圆。”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人月两团圆”这一表达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团圆、和谐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下人都能享受到团圆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