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降糖神药为固体饮料,引发消费者警惕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糖***病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加。一些不良商家却借此机会,打着“降糖神药”的幌子进行诈骗,欺骗消费者。近日,央视曝光了一些所谓的“降糖神药”实际上只是固体饮料,不仅费用昂贵,而且起不到降糖效果,甚至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伤害。
1.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一些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会在产品包装上使用夸张的宣传语,如“苦瓜三七复合肽固体饮料”,暗示其具有降糖功效。记者在直播间花费268元购买这款产品时,并未看到任何有关“降糖”功效的说明。
2.违禁药物,危害消费者健康
在减肥产品中添加违禁药物的事件屡见不鲜,这些所谓的“减肥神药”背后,是商家为了追求利益,不顾消费者的健康。类似的,一些所谓的“降糖神药”也可能添加了违禁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对消费者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3.虚假广告,夸大产品功能
一些产品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虚假广告,夸大主治功能,如“千金降压袋泡茶”在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虚假的违法广告,引起众多网友的担忧。这种虚假宣传不仅误导了消费者,还可能对消费者造成经济***失。
4.加强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管,打击虚假宣传和违法广告。例如,海关总署官网发布公告,撤下涉嫌虚假宣传的“控糖奶茶”,对生产企业和销售平台进行查处。
5.提高消费者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消费者在购买降糖产品时,应提高警惕,不要轻信虚假宣传。可以通过查看产品成分、功效说明等信息,判断产品是否真的具有降糖效果。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正规渠道了解糖***病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6.建立健全防治机制
为有效控制糖***病等慢性疾病,需要建立健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糖***病防治工作机制。这包括制定儿童青少年营养促进和体育健身健康策略,保障在校运动时间,校园内限制销售含糖饮料并避免售卖高糖、高脂食品。
7.消费者反馈,助力监管
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降糖产品后,应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帮助监管部门发现和查处违法行为。消费者之间的互相提醒和帮助,也是防止上当受骗的重要途径。
面对市场上层出不穷的“降糖神药”,消费者应保持警惕,理性对待,避免上当受骗。相关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保护消费者权益,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