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嗦的拼音,哆哩哆嗦的拼音

2025-02-21 20:41:53 59 0

哆嗦的拼音解析

1.哆嗦的含义

“哆嗦”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duōsuo。它的主要含义是身体不由自主地颤动。这种颤动可能是因为冷、害怕或受到外力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在《儿女英雄传》中,有“那脸蛋子一走一哆嗦”的描述,形象地描绘了人物因紧张或恐惧而身体颤抖的情景。

2.哆嗦的用法

-战栗:哆嗦也可以表示战栗,即因为冷、害怕或受外力等而颤抖。

颤动;发抖:哆嗦还可以用来描述身体某个部位的颤动或发抖。

示例:《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七回中,“师老爷手里的烟袋也颤,他手里的盘香也颤,两下里颤儿哆嗦,再也弄不到...”这里的“颤儿哆嗦”生动地展现了因紧张或恐惧而导致的身体颤动。

3.哆嗦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哆嗦的近义词包括打颤、颤栗、颤动、发抖等。反义词:它的反义词是镇静、镇定。

4.哆嗦的读音

“哆”的读音为duō,而“嗦”的读音为suo。需要注意的是,“嗦”在“哆嗦”中读轻声。

5.哆嗦的组词

“哆嗦”可以组成一些词语,如“哆哆嗦嗦”、“哆嗦声”等,用以形容身体颤动的状态。

6.哆嗦的文化背景

在汉语文化中,哆嗦常用来形容人物因紧张、恐惧或寒冷等情绪或环境因素而产生的身体反应。这种用法在文学作品中尤为常见,如古典小说《儿女英雄传》中的描述,展示了哆嗦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通过以上对“哆嗦”的详细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词汇的用法和文化背景。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文学创作中,哆嗦都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