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清静经全文原文

2025-02-21 20:05:46 59 0

清静之道,悟者自得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身心疲惫,渴望一片宁静的天地。《清静经》作为道家经典之一,以其深刻的哲理和实用的修行方法,为我们指引了一条通往内心平静的道路。

1.真常之道,悟者自得

在《清静经》中,仙人葛翁阐述了真常之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平静来自于对道的领悟。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并融入道,才能达到内心的平和。

2.真道的传承

葛翁接着说:“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这段话揭示了《清静经》的珍贵与神秘,它承载着古圣先贤的智慧,是道家修行的宝贵财富。

3.众生不得真道的原因

《清静经》中提到:“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这里揭示了人们无法得到真道的原因,即内心的妄念和贪求。

4.道家的宇宙观

《清静经》以“老君曰”开头,阐述了道家的宇宙观:“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这里揭示了道家的核心思想,即道是宇宙的本源,是无形、无情的,却又孕育了一切。

5.清静与天地和谐

《清静经》中提到:“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这里阐述了清静与天地和谐的关系,只有人能保持清静,才能与天地合一。

6.《清静经》在道教中的地位

金代,王重阳创立全真教后,《清静经》就成为全真教的日常功课,作为非常重要的经典被重视。它不仅是一部修心养性的著作,也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清静经的修行方法

《清静经》中提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心扰则神扰,神扰则生乱,生乱则失真。真失则道不存,道不存则神不可得。”这里指出了修行的方法,即保持内心的清静,远离杂念,才能达到道的境界。

通过《清静经》的学习和修行,我们可以找到内心的宁静,达到与天地合一的境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让我们静下心来,感悟《清静经》的智慧,寻找属于自己的清静之道。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