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饥似渴”是一则源自三国时期的成语,用以形容对某物的强烈需求或追求。它生动地描绘了人们渴望得到某种东西时的迫切心情,如同饥饿时对食物、口渴时对水的需求一般。
1.成语出处
“如饥似渴”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曹植的《责躬》一书中。书中曹植写道:“迟奉圣颜,如渴如饥。”这句话表达了曹植对得到皇帝恩宠的迫切心情。
2.成语结构
成语“如饥似渴”的结构为联合式,由“如饥”和“似渴”两个部分组成。这种结构在句子中可以灵活运用,作为谓语、宾语、定语或状语,表达强烈的感情色彩。
3.成语含义
“如饥似渴”的具体含义是形容要求非常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对知识、信息或某种事物的渴望程度。
4.成语用法
成语“如饥似渴”常用于形容个人对学习、工作、爱情等方面的强烈追求。例如,一个人对知识的渴望可以用“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来形容。
5.源于法语
“如饥似渴”中的“la.vorace”这个词源于法语,意为“贪婪的”或“急切的”。当与“如饥似渴”结合时,这个词便表示了一种无比渴望、急切追求的状态。
6.成语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成语“如饥似渴”的用法也在不断演变。明代王守仁在《传习录》中提到:“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工夫好名?”这里用“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来形容对实学的追求,进一步丰富了成语的内涵。
7.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成语“如饥似渴”有时可能会被望文生义,误以为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饥饿和口渴。但实际上,它更深层地表达了人们对某物的强烈需求和追求。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成语“如饥似渴”的含义和用法,从而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更加恰当地运用这一成语。
海报
0 条评论
4
你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