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那些年,崇祯那些年14 杨嗣昌的计谋

2025-02-20 10:10:36 59 0

崇祯那些年:杨嗣昌的计谋

崇祯年间,大明王朝内忧外患,皇帝崇祯在位期间,诸多***斗争和军事谋略交织,其中杨嗣昌的计谋尤为引人注目。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剖析杨嗣昌的计谋及其在崇祯年间的历史影响。

1.***斗争中的杨继盛

在严嵩心目中的小人仇鸾死后,杨继成因反对仇鸾的马市而成为了一面旗子。杨继盛作为徐阶的学生,得到了一系列的***操作,从甘肃调到山东诸城做知县。这一调动,不仅巩固了杨继盛的地位,也为后来的***斗争埋下了伏笔。

2.崇祯对袁崇焕的信任与疑虑

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十八日,崇祯下令痛斥毛文龙专横跋扈,称赞袁崇焕处理及时,没有防卫过当,加以奖励。这份旨意表面上对袁崇焕的完全推崇和信任,实则隐藏着皇帝内心的疑虑。据说,听说此事后,崇祯“惊惶不安”,可见其对***局势的担忧。

3.皇位争夺与于谦的无奈

在景泰帝即位时,孙太后立朱祁镇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于谦亦为人证。朱祁钰即位第三年,即谋求废除朱见深,于理有亏,于谦也无力阻止。作为拥立朱祁钰与孙太后有皇太子之约的重臣,于谦的无奈可见一斑。

4.崇祯对天主教的倚重

崇祯对天主教产生了好感,徐光启、汤若望等人整天给崇祯洗脑,佛像就是魔鬼,要把宫内供奉的诸铜佛像尽行毁碎。这种倚重使得天主教在朝廷中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5.杨嗣昌的筹饷之计

崇祯十二年(1639年),杨嗣昌要外出督师平寇,找崇祯要钱练兵筹饷。当时朝廷真没钱了,杨嗣昌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谋。他建议崇祯将宫内供奉的铜佛像熔化,以此筹集军饷。这个计谋虽然有效,但也引起了民间的不满。

6.领军人物与历史变革

杨嗣昌作为领军人物,他的计谋和决策对大明王朝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崇祯年间,大明王朝面临着内忧外患,而杨嗣昌的计谋无疑加剧了这种困境。

崇祯年间的杨嗣昌,以其独特的计谋和手段,在大明王朝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斗争、军事筹饷以及与天主教的关联,都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印记。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杨嗣昌的计谋无疑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