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南怀瑾

2025-02-20 02:57:17 59 0

瑜伽师地论,南怀瑾智慧之光照亮修行之路

《瑜伽师地论》作为佛教的重要经典,是南怀瑾先生晚年深入研究佛学的重要著作。南怀瑾先生以其深厚的佛学造诣和独特的见解,为我们揭示了《瑜伽师地论》的深刻内涵和修行之道。以下是南怀瑾先生对《瑜伽师地论》的精彩解读和重要观点。

1.修行从平常心开始

南怀瑾先生道:"

修行的开始,不在求高深,而在归于平常。老老实实修行,就是最究竟的法门。你们要记住,不是经念得多少,咒持得好不好,坐得住不住,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老老实实..."

2.儒释道三家的智慧融合 南怀瑾先生一生精研儒释道三家,晚年常在静修中体悟《道德经》的深意。他曾感叹,老子五千言,精髓尽在十字之中。这十个字看似平常,实则蕴含天地至理,参透者即可明白修道真谛。

3.初习定的注意事项 初习定的人,吃太饱时不可打坐,如觉得昏昏欲睡,也不可勉强坐,应该睡够了再坐,才容易静定下来。无论初习或久习,坐处必须使臀部垫高二、三寸,初习打坐的人,两腿生硬,可以垫高四、五寸。

4.种性在修行中的重要性 《瑜伽师地论》讲到声闻地的种性地,尤其是出家的修行,种性更重要;乃至于在家,要真正想学佛,若根器没有、种性没有,没有这一颗种子啊,没有办法培养的,这一生只能种一点善根。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阿赖耶识的种子生起现行。

5.《瑜伽师地论》的修证层次 《瑜伽师地论》依次涵盖了人道、天道、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的修证。南先生认为,修行者修好人天乘后才有资格修小乘道,然后才够得上修菩萨道,最后才能修大乘道。他注重声闻乘出家众的修证,目的在于...

6.南怀瑾先生与《瑜伽师地论》的讲录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是南怀瑾先生关于《瑜伽师地论》声闻地部分的讲录,共20讲,约34万字。南先生通过这部作品,为我们详细阐述了《瑜伽师地论》的精髓和修行方法。

7.南怀瑾讲述《瑜伽师地论》的有声文化 欢迎收听蜻蜓FM文化频道的南怀瑾讲述《瑜伽师地论》,主播:培德。南怀瑾讲述《瑜伽师地论》包含等全集有声文化大全。您可以下载蜻蜓FM,南怀瑾讲述《瑜伽师地论》m3免费下载和收藏,随时随地在线收听。更多“南怀瑾讲述《瑜伽师地论》”类型的有声文化音频节目,就听蜻蜓FM文化类名频。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