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以其朴实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作。第二首《锄禾日当午》更是家喻户晓,通过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景象,传达了珍惜粮食、感恩劳动的深刻道理。
1.诗人介绍
李绅,唐代著名诗人,字公垂,江苏无锡人。他的诗作以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疾苦为主,其中《悯农二首》更是被誉为“悯农诗之冠”。
2.诗意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的语言,描绘了农民辛勤劳动的情景。诗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生动地表现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场景,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警示人们要珍惜粮食,感恩劳动。
3.注释与译文
注释:悯,怜悯;餐,粮食;皆,都。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草,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作者要说明一个道理:劳动果实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歌颂农民的诗,更是一堂生动的劳动教育课。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译文及注释
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汗水滴落在禾苗上。又有谁知道,我们碗中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呢?
7.深度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的辛勤劳动,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关爱,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粮食,感恩劳动。诗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李绅的《悯农二首》以其深刻的寓意和朴实的语言,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作。《锄禾日当午》更是以其生动的描绘和警示,成为了人们珍惜粮食、感恩劳动的典范。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堂生动的劳动教育课,提醒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感恩辛勤劳动者。
海报
0 条评论
4
你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