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源,这位被誉为“高福源少帅”的东北军将领,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曾是张学良的亲信,却在关键时刻选择了与红军合作,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人物。以下是对高福源生平的详细回顾。
1.从部下到牺牲 由于葛富春是自己的部下,高福源面对杀机一点儿准备也没有。1935年,年仅35岁的高福源在西安被秘密杀害,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2.子承父业,记忆犹新 高福源有一子,名叫高本堂,他非常清楚地记得父亲被害后的场景。那段历史,成为高本堂心中永远的痛。
3.转变观念,接纳共产主义 也就是那个时候,高福源对我军的看法变了,后来更是真心接纳了共产主义思想。在我军大度地放他回东北军后,他希望劝说张学良进行抗日。
4.张学良的惊喜 高福源归队的一瞬间,张学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位曾经的警卫营长,如今已成为一位坚定的抗日战士。
5.文艺的力量 在台下看戏的高福源,看到这里情绪激动,失声大哭。文艺的力量真的不可小觑,那是***人团结自己、瓦解敌军、直击灵魂的有力武器。
6.慷慨陈词,劝说张学良 两个人见面后,高福源将自己在红军的感受和盘托出,慷慨陈词,声泪俱下。他要求少帅放弃剿共,与红军联合抗日。
7.徐海东的推动 徐海东清楚眼前这位东北军团长高福源,曾是张学良的警卫营长,他与“少帅”关系莫逆。如果能够争取高福源,那么就有可能联合张学良抗日。
8.榆林桥伏击战 1935年10月,东北军与红军在陕北榆林桥交战中高福源被红军生俘战俘,后经***教育感化,决定停止内战并毅然于1936年初主动请缨返回西安说服张学良。
9.西安事变与内讧 这诚然是真实的。但是1937年的2月,因蒋扣留了同回南京的张学良,西安的东北军发生内讧,高福源不幸被军中的少壮派刘多荃诱杀。
高福源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部下成长为一位坚定的抗日战士,他的故事,不仅是对他个人的纪念,更是对那个动荡时代的深刻反思。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