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拟退出统一高考,英语退出统一高考:教育变革的背后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外语拟退出统一高考,英语退出主科地位的呼声日益高涨。这一变革背后,既有就业市场对外语专业需求的变迁,也有教育公平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考量。小编将从就业率、教育改革、外语学习现状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1.外语专业就业率低,招生遇冷
近年来,一些不太常见的外语专业,如俄语、日语等,因就业率低,逐渐不再受到学生的青睐。北京语言大学宣布2025年不再招收俄语、日语等语种的翻译硕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也停止了意大利语口译的招生。这种现象并非个例,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8-2022年间,共有109所高校撤销了28个外语相关专业,其中日语、英语、朝鲜语专业为撤销学校数量最多的专业。2023年,***科学技术大学宣布拟将英语专业向教育部申请撤销备案。
2.英语主科地位受质疑,全球趋势不容忽视
近年来,关于英语是否应该退出主科地位的讨论日益激烈。有观点认为,现在全球没有任何主权***将外语设为主科。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看,将英语作为主科,可能导致其他语种的学习和传承受到忽视。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语言,其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取消英语主科地位,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合适的语言进行学习。
3.新高考改革,外语选考成为趋势
新高考改革将外语选考作为重要举措,旨在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科目。从“3+3”科目改革试点阶段到“3+1+2”科目改革推行阶段,再到部分回归文理分科的阶段,新高考改革逐步提高了外语选考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这一改革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提高高考成绩。
4.外语学习新规,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国外语学习新规不断出台,旨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上海所有小学期末考试只考语数外,中考也取消了英语科目。这一改革得到了家长的广泛支持,认为此举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英语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小型语言崛起,英语地位受到挑战
随着小型语言的崛起,英语的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根据官方数据,2018年以日语替代英语应试的考生有2万人,而2023年这一数字已达到130万人,并且还在迅速增长。随着小型语言的崛起,英语受到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很多学生都开始关注其他语种的学习。
6.新规出台,期待外语教育变革
近期,官方发布新公告,高考或将迎来“好消息”,其中包括全面推行3+1+2选课模式、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这些新规的出台,有望进一步推动外语教育的变革,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全面的教育资源。
外语拟退出统一高考,英语退出主科地位的呼声,反映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外语教育现状的变化。这一变革有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