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的拼音,名副其实的拼音

2025-03-11 08:11:05 59 0

名副其实:名字背后的故事

“名副其实”这一成语,源自历史典故,寓意着一个人的名声或名称与其实际相符合。它不仅是一种评价标准,更是一种人生追求。小编将从“名副其实”的来源、意义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1.名副其实的起源

(1)成语典故:“名副其实”这一成语最早出自东汉·曹操《与王修书》:“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符,过人甚远。”这句话表达了曹操对王修的赞誉,认为他的名声与实际相符,超出常人。

(2)成语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名副其实”这一成语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人们评价一个人或事物的重要标准。

2.名副其实的含义

(1)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名副其实”意味着一个人的名声或名称与其实际表现、成就相一致。这种相符不仅体现在个人品德、能力上,还包括社会地位、贡献等方面。

(2)含褒义:“名副其实”是一个褒义词,它代表着人们对一个人或事物的肯定和赞美。

3.名副其实的应用

(1)个人层面:在个人层面,追求名副其实意味着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实现个人价值,让名声与实际相符。

(2)社会层面:在社会层面,名副其实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它要求每个人都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为社会作出贡献。

4.名副其实的拼音

(1)拼音:名副其实的拼音为“míngfùqíshí”。

(2)读音解析:“名”字的读音为“míng”,意为名字、名声;“副”字的读音为“fù”,意为相称、符合;“实”字的读音为“shí”,意为实际、实质;“其”字的读音为“qí”,在此处为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

5.名副其实的反义词

(1)反义词:名副其实的反义词为“名不副实”,意为一个人的名声或名称与其实际表现、成就不相符。

6.名副其实的引证

(1)引证:现代作家叶圣陶在《桥上》一文中提到:“而况教育能不能名副其实,还是个不能便下断语的问题。”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教育是否名副其实的质疑。

“名副其实”这一成语,既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人生追求。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努力做到名副其实,让名声与实际相符,为社会作出贡献。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