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管理法:保障疫苗质量和供应的重要法规
随着近年来疫苗安全问题的频繁出现,公众对疫苗的信任度受到了严重影响。为了加强疫苗管理,保证疫苗质量和供应,规范预防接种,我国于2019年6月1日正式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下面,我们将围绕疫苗管理法中的重点内容,特别是疫苗生产和批签发第26条进行详细解读。
疫苗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的出台,旨在加强疫苗管理,保证疫苗质量和供应,规范预防接种,促进疫苗行业发展,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该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疫苗研制、生产、流通和预防接种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都适用本法。
疫苗分类及接种
根据《疫苗管理法》,疫苗分为两大类: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免疫规划疫苗是指居民应当按照***的规定接种的疫苗,包括***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在执行***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或者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儿童出生后应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成年人也可通过接种疫苗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疫苗生产和批签发
疫苗生产和批签发是疫苗管理法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根据疫苗管理法疫苗生产和批签发第26条,***实行疫苗批签发制度。每批疫苗销售前或者进口时,应当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批签发机构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进行审核、检验。符合要求的,发给批签发证明;不符合要求的,发给不予批签发的通知书。
疫苗生产准入制度
***对疫苗生产实行严格准入制度。从事疫苗生产活动,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从事疫苗生产活动,除符合法律规定的从事药品生产活动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与疫苗生产相适应的设施、设备。
2.具有符合疫苗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生产环境。
3.具有符合疫苗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生产、检验人员。
4.具有符合疫苗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疫苗批签发结果公布
疫苗管理法规定,***药监局、批签发机构应当及时公布上市疫苗批签发结果,供公众查询。这一规定有助于提高疫苗管理透明度,让公众了解疫苗的生产和检验情况,从而增强对疫苗的信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的出台,对于加强疫苗管理、保证疫苗质量和供应、规范预防接种具有重要意义。疫苗生产和批签发第26条的具体规定,更是为疫苗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有助于提高疫苗行业整体水平,保障公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