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二白的意思,一清二白的出处

2025-03-09 02:20:43 59 0

一清二白:成语的深厚内涵及其出处探析

一、成语简介一清二白,这个成语简洁而富有深意,其含义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指非常清白。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广泛使用,既可以作为谓语、定语、补语,含有褒义色彩。

二、成语出处一清二白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清代李绿园的《歧路灯》。在这部小说中,有这样的描述:“贾李魁道:王紫泥,张绳祖他俩个,现在二门外看审官司哩。老爷只叫这二个到案,便一清二白。”这里的“一清二白”用来形容事情清晰明了,无需多言。

三、成语演变一清二白”这个成语的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魏书·刘库仁传论》中的记载。文中提到“(进入道门以后)就会自始至终侍奉道门三清,一生就是道门弟子了。”这里的“三清”指的是道教中的最高神祇,而“不二臣”则是指忠心不二之臣。这些词语在后世逐渐演变为“一清二白”,用以形容人的品行清白无瑕。

四、成语典故一清二白的典故与东汉时期江夏人黄香幼年尽孝的故事有关。黄香九岁时便懂得孝顺之道,冬天寒冷时,他用自己的身体捂热父亲的被子,夏天炎热时,他用扇子扇父亲的枕头和席子。这个故事体现了黄香的孝顺和清白无瑕的品质,也为“一清二白”这个成语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五、成语用法在日常生活中,一清二白常用来形容事物的清晰明了,如“我们的账目一清二白,没有任何问题”。它也用来形容人的品行清白无瑕,如“他为人正直,一清二白”。

六、成语近义与反义一清二白的近义词有“一清二楚”、“一尘不染”、“黑白分明”等,这些词语都含有清晰、明白的意思。而其反义词则包括“一塌糊涂”、“五颜六色”、“雾里看花”、“懵懵懂懂”、“一团漆黑”等,这些词语则形容事物模糊不清或品行不端。

一清二白这个成语,以其简洁而丰富的内涵,在汉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其出处到演变,再到典故和用法,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品行,做到一清二白,以展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