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为何在卢沟桥事变时选择不抵抗?
1.张学良辞职与巩固中央张学良在1933年的辞职电中表示,他与其父张作霖以保持***主权为责任,并始终以“巩固中央,统一***为职志”。在长城抗战期间,张学良认为无论胜负,部下为国牺牲已达到万计,因此他的辞职被视为巩固中央的“最善办法”。
2.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期间,对***军队采取了不抵抗的政策。这一政策引起了一些东北军的不满,认为在张作霖在世时,断不会如此轻易地放弃抵抗。这种不抵抗政策使得东北在短短四个月内全部沦陷。
3.对王以哲的不信任张学良对王以哲失去信任,认为王以哲在蒋介石面前一味妥协讨好,并不真心争取张学良返回东北。王以哲的这种做法被张学良视为取代张学良,谋夺东北军领导权的企图。
4.张学良的外交策略战斗打响后,张学良严令东北军各部不得抵抗,希望以外交手段来平息冲突。荣臻坚决执行张学良的命令,但这一外交策略并未取得预期效果。
5.西安事变与张学良的人生轨迹1936年的西安事变,张学良扣押蒋介石,***迫其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这一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最终导致他被蒋介石软禁长达54年之久。
6.***与***东北的关系卢沟桥事变爆发时,***的“***驻屯军”驻扎在北平已有36个年头。这与一个名叫福泽谕吉的人有着密切关系。早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福泽谕吉便写了一篇名为《直冲北京》的文章,为***侵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7.张学良不抵抗的原因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主要源于几个因素。他认为***与东北军的军事对比悬殊,无法抵抗。张作霖曾在***人手中丧生,这使得张学良对***侵略者充满仇恨。在国民***的指挥下,东北军被迫参与剿共,而非北上抗日。这种矛盾的处境让张学良和他的部下备感无奈。
8.国民***的影响当时***已经统一,蒋介石是国府最高领导人。他本身也确实没有抵抗的意愿。但具体到“九一八”事变来说,“不抵抗”命令背后有着更为复杂的故事。
张学良在卢沟桥事变时选择不抵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人因素,也有历史背景和当时******环境的影响。这一决策至今仍是我国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