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财产性收入,农民财产性收入是什么意思
1.承包地权益保障
在我国,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四荒”地使用权等产权流转受到法律保护。即使承包方家庭内部发生变动,只要家庭存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包方)就不得收回农民的承包地。这一规定确保了农民对土地的长期使用权,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土地经营收入。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以土地集体所有为基础,依法代表成员集体行使所有权,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区域性经济组织。这包括乡镇级、村级、组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这些组织在财产权利上包括承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申请宅基地使用权、参与分配集体收益等,这些权利的保障和实施,为农民提供了财产性收入。
3.种粮收益与农民积极性
种粮收益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民的积极性,关系***粮食安全。***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这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特别是财产性收入。
4.财产性收入定义
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这包括通过交易、出租财产权或进行财产营运所获得的利息、股息、红利、租金、专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出让纯收益等。
5.农民收入的构成
农民收入分为工资性、家庭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四个方面的收入。工资性收入主要是劳务收入,家庭经营收入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如种粮、饲养畜禽等的收入。财产性收入主要是对外投资和财产租赁等取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与***的支农政策等有关。
6.劳动性所得与财产性所得
劳动性所得是指通过劳动创造了价值和使用价值而取得的所得,包含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劳动产品。而财产性所得则不同于劳动性所得,其取得的条件是必须经过劳动,从劳动中取得,不劳动则无所得。这种区别在于收入来源的不同,财产性收入更多依赖于财产的增值和运营。
7.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来源
具体到农民财产性收入,主要包括副业收入、林业收入、农业收入、渔业收入等。自己房屋的租赁性收入也是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些收入来源的多样化,有助于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