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畏魏征,其背后的历史与智慧
1.李世民的敬畏与重用李世民听后,被魏征这种不畏强权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动,打心眼里钦佩他的人格。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重用了他。这种敬畏不仅仅体现在不处罚魏征上,更体现在对其才能的认可和重用上。
2.魏征的官职晋升李世民委任魏征为谏议大夫(专门向皇帝提意见的官职),以后又提拔他当宰相。这一系列的动作,显示了李世民对魏征才能的极大信任和对其人格的充分尊重。
3.治国施政的讨论建国之初,唐太宗励精图治,经常召见魏征,与他讨论治国施政的得失。这种频繁的交流,不仅体现了李世民对魏征的信任,也说明了魏征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独到见解。
4.魏征的胆识与精神魏征胸怀大志,胆识超群,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大胆进言。这种精神在当时的朝廷中是十分难得的,也是李世民所欣赏的。
5.魏征的劝诫与影响魏征看到皇上玩鹞奏事时故意久久不停止借此劝诫皇上不能玩物丧志不要忘记***大事。这种敢于直言进谏的行为,不仅体现了魏征的忠诚,也显示了其对***安危的深切关怀。
6.魏征的历史评价对于魏征的基本常识是:他曾经是李建成的谋士,后来玄武门事变后,李建成被杀,李世民登基称帝。李世民因为魏征的耿直,而选择了把他招致麾下。这种历史背景,使得李世民对魏征的敬畏更加深厚。
7.魏征的直言敢言在唐初权力斗争中,李世民最终获胜。李世民责备魏征离间他们兄弟关系,魏征却坦言李建成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听从他的意见。这种直言敢言的精神,使得李世民对魏征更加敬畏。
8.魏征的辞令与影响魏征善于辞令。魏征向唐太宗提出愿做良臣、不做忠臣的请求,并巧用典故,正反举例说理。结果,唐太宗被魏征打动,并因此赐给他极高的荣誉。这种辞令艺术,使得李世民对魏征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9.魏征的人格魅力魏征,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人。唐朝初年杰出的***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多次向唐太宗直言进谏,前后陈谏二百余事。这种人格魅力,使得李世民对魏征的敬畏达到了极致。
10.历史文化的传承在卷帙浩瀚的历史文化典籍中,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以“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名传千古,闻名于世。魏征的故事,正是这种历史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