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物长度,引物长度一般多长
引物长度是CR(聚合酶链反应)中至关重要的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到CR的特异性和效率。小编将详细介绍引物长度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概念。
引物长度的基本范围
引物长度(rimerlength)常用的是18-27,但不应大于38。这是因为过长的引物会导致其延伸温度大于74℃,不适于TaqDNA聚合酶进行反应。
引物长度的最佳选择
引物长度一般在15~30之间。常用为20左右。这是因为在这个范围内,引物既能够保证扩增效率,又能够避免因长度过长而导致的非特异性扩增。
引物长度的扩增跨度
引物扩增跨度以200-500为宜,特定条件下可扩增长至10k的片段。这取决于引物设计的特异性和扩增区域的复杂性。
引物碱基组成
引物碱基(G+C)含量以40-60%为宜。G+C含量太少扩增效果不佳,过多易出现非特异条带。ATGC最好随机分布,避免5个以上的连续碱基。
引物GC含量的影响
GC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引发反应。上下游引物的GC含量不能相差太大。上下游引物的Tm值应尽量接近,以保证CR反应的稳定性和特异性。
引物序列的相似性
引物序列在模板内应当没有相似性较高的序列,尤其是3’端相似性较高的序列。否则容易导致错配。引物3’端出现3个以上的连续碱基,如GGG或CCC,也会增加错配的风险。
每条引物的浓度0.1~1umol或10~100mol,以最低引物量产生所需要的结果为好。引物浓度偏高会引起错配和非特异性扩增,且可增加CR反应的背景。
引物长度是CR反应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合理设计引物长度可以有效提高CR的特异性和效率。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实验目的和模板特性,综合考虑引物长度、GC含量、Tm值等因素,优化引物设计。
海报
0 条评论
4
你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