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是什么意思
形而上,一个源自***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其意义深远,内涵丰富。它不仅仅是一个哲学术语,更是一种对存在、本质与现象的深刻探讨。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形而上”的含义。
儒家对形而上的理解
在儒家哲学中,形而上指的是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与表示有形的或已成形体的“形而下”相对立。儒家认为,形而上者如“道”,是宇宙的本源和规律,而形而下者如“器”,则是具体的事物和现象。
形而上的基本含义
形而上,发音为xíngérshàng,其基本含义是指超越物质、超越感官的存在或事物,即超出现实世界的范畴。形而上强调的是对事物本质的探究,而非表面的现象。
道家对形而上的阐释
在道家学说中,形而上者是超越了一切世间存在,包括精神思想意识这些存在。道是一切的本源所在,而人的思想意识精神是由道而生的、不永恒的存在,故万万不可认为形而上就是精神方面的抽象思维。
形而上学与形而下学的区别
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是哲学中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形而上学研究存在的本质和基础,而形而下学研究存在的表象和现象。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本质”和“表象”来描述。形而上学研究存在的本质,而形而下学研究存在的现象。
形而上学的历史发展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理性在人文领域中的强劲蔓延,传统形而上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从形而上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它始终是哲学思考的重要领域,不断有新的思想和理论涌现。
形而上学的两种意思
通俗地讲,形而上学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有时也指研究哲学的本体论。
形而上学与《易经》的关系
“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这两句话出自《易经·系辞》,体现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对立关系。形而上者已在形外,非形也,故无形可见;形而下者,即具体的事物和现象。
形而上学的标尺
形而上与形而下,“形”是一个标尺。形上者,已在形外,非形也,故无形可见;形下者,即具体的事物和现象,可见、可触、可感。
形而上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它不仅关乎哲学思考,还涉及对世界、存在和本质的深刻理解。通过对形而上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世界的本质,提升我们的思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