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主张是什么

2025-02-27 00:04:33 59 0

宋明理学,又称宋明道学,是两宋至明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这一时期,儒家思想与佛教、道教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周敦颐、二程、朱熹、王阳明等人物,对宋明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周敦颐与三教融合

周敦颐的著作《太极图说》是理学开山之作,明显体现了三教融合的思想。他将儒、道、佛三教思想相结合,提出了“无极而太极”的宇宙观,为后来的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二程的“性即理”与“天理”与“人欲”的对立

二程(程颢、程颐)主张“性即理”,认为人的本性即为天理。他们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主张通过内心的修养功夫来“窒欲”,恢复天理。这种思想明显受到了佛教心性论和禅宗修持方法的影响。

3.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竭力排斥佛教,但在哲学思想中,无论从本体论、认识论还是伦理学等方面,都体现了理学的特点。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认为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的修养,最终达到明理的境界。

4.“知行合一”与反对唯心主义

宋明理学家主张“知行合一”,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注重实践和人的自我完善。他们认为,人性本善,只要发扬人的良知,就能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

5.程颢的“诚敬”与程颐的“敬”

程颢的修养方法主要是“诚敬”,他认为“诚敬”是存养内心的关键。与程颐相比,程颐主张的“敬”是内心的敬畏和外表的严肃。程颢则认为,只强调“敬”为严肃,难免陷于拘谨,不能达到自由活泼的境界。

6.程朱理学的“三纲五常”与“格物致知”

程朱理学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他们认为,通过观察事物、研究事物,可以达到认识天理的目的。

7.王阳明的“良知”与“天理”

王阳明认为,理即天理,亦即道德价值之理,它透过一个客观的价值级序呈现出来。天理与良知的关系是关联式一元论的相互预设与确立,而不是化约式一元论的化天理为良知。

8.宋明理学的研究范式

宋明理学的研究范式以人物为对象、以学派为归趣,构成了其最基本的研究范式。这种研究范式将目光过度地聚焦于理学代表性人物及其学派谱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9.程朱理学与实学的思想

宋明理学与实学的思想中,“实”意味着与虚相对的实、与空相对的真。实学的实的意义涉及多方面,意味着与虚伪虚妄相对的诚实真实、与观念空想相对的现实事实、与世间无益无用相对的有益实际。

10.周敦颐的贡献

周敦颐在宋明理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提出的“无极而太极”的宇宙观,为后来的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