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澶渊之盟公元1004年,契丹大举南下攻宋,后至澶州(即澶渊),北宋名相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挫败契丹前锋,双方议和,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不仅是一次***上的妥协,也体现了***古代的和平外交智慧。
2.桀犬吠尧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和“桀骜不驯”都出自此人。桀犬吠尧形容人狂妄自大,不识大体,而桀骜不驯则形容人傲慢无礼,不服从管教。
3.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烽火戏诸侯成为形容轻信谗言、玩火自焚的典故。
4.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悬梁刺股的故事源于战国时期,苏秦为了学习,夜晚用绳子将自己的头发悬在梁上,白天则用针刺自己的大腿,以此激励自己勤奋学习。
5.孺子可教指年轻人可培养。孺子可教的故事出自《史记》,讲述了孔子收徒的故事,孔子认为即使是年幼的弟子,只要用心教育,也能成才。
6.以战去战用战争消战争。以战去战的故事源于战国时期,赵国将军廉颇与燕国将军乐毅在长平之战中,双方伤亡惨重,最终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了争端。
7.完璧归赵蔺相如为了保护赵国的国宝——和氏璧,巧妙地将其带回赵国,完成了“完璧归赵”的壮举。完璧归赵成为形容做事圆满成功的典故。
8.围魏救赵孙膑利用围魏救赵的策略,成功地解救了赵国。围魏救赵成为形容用智谋取胜的典故。
9.退避三舍重耳在逃亡途中,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选择退避三舍,最终获得了成功。退避三舍成为形容临危不惧,勇于退让的典故。
10.毛遂自荐毛遂自告奋勇,提出加入平原君的谋士行列,最终在赵国与燕国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毛遂自荐成为形容有胆识,勇于自我推荐的故事。
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让我们共同传承这些成语故事,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