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成比目何辞死,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啥意思

2025-02-26 21:06:01 59 0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这句诗,流传至今,已成为爱情的经典比喻。它不仅道出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更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意义阐释

这句诗的意思是,如果能够与心爱的人像比目鱼一样相伴一生,即使面临***也不会退缩;宁愿像鸳鸯一样,共同度过余生,即使成为神仙也不感到羡慕。

2.原句出处

原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出自唐代诗人卢照邻的《长安古意》。这首诗原无确切出处,但大意是参考了《白衣卿相诗集·别思》一诗。

3.比目鱼的象征

“比目”指的是比目鱼,这种鱼的两只眼睛长在一边,需要两鱼并游才能前进。在这里,比目鱼象征着恋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扶持。

4.鸳鸯的象征意义

鸳鸯常被视为忠贞爱情的象征。诗人用鸳鸯来比喻人间美好爱情的绝唱,表达了对永恒爱情的向往。

5.“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文化背景

“只羡鸳鸯不羡仙”这一表达,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但更渴望的是人间真挚的爱情。这种情感在古代文学中屡见不鲜,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6.鸳鸯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鸳鸯不仅在《长安古意》中成为爱情的象征,还在许多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运用。鸳鸯手帕、鸳鸯香囊等成为了爱情的信物,成双成对的摆件成了婚房的标配。

7.鸳鸯的演变

从古至今,鸳鸯从动物到物象,其象征意义源远流长。它不仅仅是一种动物,更是一种文化的符号,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这句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动人的意象,成为了爱情的经典表达。它不仅是对爱情的赞美,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现代社会,这句诗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