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的拼音,凿壁的拼音

2025-02-25 00:05:03 59 0

汉字“凿”作为现代汉语的常用字,历史悠久,用途广泛。从其起源、演变到现代的使用,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1.字源与演变

“凿”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其本义为穿孔或挖槽用的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字义逐渐引申为穿孔、挖掘,甚至指敲击等。其繁体字“鑿”为形声字,从金从糳省声。在《说文》中解释为“穿木也”,可见其最初与木材加工有关。

2.拼音与注音

“凿”的拼音是“záo”,注音为ㄗㄠˊ。这是一个常用汉字,其部首为“凵”,总笔画数为12。在简体字中,其部首为“凵”,造字法原为形声,笔顺为竖竖捺撇横捺撇横横竖折竖。

3.字形与笔画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凿”的字形是一只手持着“殳”在击打凿子或楔子,是会意字。篆文的字形是以手持工具的形象为基础,体现了字义的本质。

4.词语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凿”字有多种用法。例如,可以指挖槽或穿孔用的工具,称为“凿子”。在成语中,如“凿壁偷光”、“凿壁借光”等,都体现了“凿”字的用法。

5.文化内涵

“凿”字不仅是一种工具的名称,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成语“凿壁偷光”寓意着勤奋好学,不畏艰难。“凿”字也常用于比喻,如“凿壁借光”比喻借助他人的力量以成其事。

6.成语与典故

在成语中,“凿”字的使用尤为丰富。例如,“凿壁偷光”讲述的是古代读书人凿壁借光读书的故事,寓意着勤奋好学;“凿壁借光”则是指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完成某事。

7.相关典故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凿”字也经常出现。如《红楼梦》第八十六回中提到的“凿凿”一词,形容说得非常确实,有真凭实据。这反映了汉字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凿”字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用途广泛的汉字,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也具有重要地位。了解“凿”字的起源、演变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汉字。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