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

2025-02-24 22:11:27 59 0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更好地推进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小编将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的角度,探讨如何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品质,营造便利、舒适的社区生活圈。

1.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工作方案

***标准化管理***会等18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工作方案》,旨在贯彻落实《***标准化发展纲要》,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的滚动落实提供技术支撑。这一方案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

各地区在动态调整基本公共服务配套标准时,需增加常住人口可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并按照常住人口规模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这意味着,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应充分考虑人口分布和需求,确保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3.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利用3到5年时间,基本建成结构完备、标准健全、运行顺畅、优质高效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这一体系将有效扩大旅游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提升服务效能,增强对薄弱领域、高峰时段和特殊人群的服务保障能力,从而提高人民群众对旅游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4.城市公共社会福利设施规划标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建设专项规划标准化技术***会于2015年开展了城市公共社会福利设施规划标准的预研究工作,并于2018年将其纳入《城市公共社会福利设施规划标准》。该标准涵盖了总则、基本规定、公共文化设施、教育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社会福利设施等内容。

5.规划原则与布局要求

《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工作方案》中提到,规划原则应包括保障民生、实现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品质、营造方便舒适、韧性安全、绿色集约、特色智慧的社区生活圈。应遵循公益性设施优先、集约节约用地、复合利用空间、资源共享、因地制宜、衔接等原则。

6.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居住区、公共建筑、公共场所、交通运输设施、城乡道路等,应当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无障碍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确保特殊人群能够平等享受公共服务。

7.周边环境配套改善

对项目范围内的空闲地进行肌理织补,修复传统肌理,“镶牙式”新建必要的建筑,延续历史文脉,塑造整体风貌。新建建筑应以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功能为主,同时改善周边环境配套,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在不断提升和完善,旨在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均等的公共服务,营造更加便利、舒适的社区生活圈。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更能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