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感受人间真情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让生命显得更有意义,人生更加幸福。
1.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检测生字: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识别并掌握以下生字:跨、绽、捐、济、氏、涓、胞、脉。
生字读音:
跨:kuà
绽:zhàn
捐:juān
氏:shì
涓:juān
脉:mài词语解释:
枯萎:指植物失去生机,干枯萎缩。
花苞:指花朵未开放时的花蕾。
绽放:指花朵开放,比喻事物发展或出现。
周折:指经历许多曲折,比喻事情不顺利。
步履匆匆:形容行走速度很快。
突袭:突然袭击。
空旷:指地方开阔,没有建筑物或树木等遮挡。
沉着:冷静,不慌不忙。
暂停:暂时停止。
涓涓流出:形容水缓缓流出。2.了解背景,丰富知识
课前指导:在课前,教师指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位置、风光和民族习俗,并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3.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会写“毯、玻”等9个生字。
2.会写“绿毯、线条”等19个词语。
3.明确课文描述的生命桥的意义。第二课时:
1.分析,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生命桥的神奇。
2.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拼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4.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授课教师进行手写教案的“二次备课”。
5.学生互动
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是哪位“贵人”重新唤醒了他们对生命的渴望。
6.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1.对报告文学语言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2.学生对层次的把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激发学生从文章中提取深层情感和价值观念。解决办法:
1.通过教师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报告文学的语言特点。
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情感共鸣和价值观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思考。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生字、词语,更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和生命的可贵。
海报
0 条评论
4
你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