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节气,寒意浓重,古诗中的诗意盎然
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在这个节气里,古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以表达他们对大寒时节的感受与思考。以下是四首描绘大寒节气的古诗,每首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情感。
唐代白居易的《村居苦寒》——寒风凛冽,民生艰难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村居苦寒》描绘了大寒时节的严寒景象。在这首诗中,白居易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大寒时节的严寒与民生之苦。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絁被,坐卧有馀温。幸免饥冻苦,又无垄头勤。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通过“雪纷纷”、“北风利如剑”等形象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大寒时节的严寒。他也关注到了民生问题,通过“竹柏皆冻死”、“十室八九贫”等句子,表达了农民在大寒时节的艰难处境。
宋代张耒的《伏尽热随尽》——伏天已过,热浪消退
宋代诗人张耒的《伏尽热随尽》则描绘了伏天过后,大寒时节的气温变化。在这首诗中,张耒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感慨。
()伏尽热随尽,古语常有凭。淮南岁苦旱,秋暑郁方蒸。老火炽而焰,弱金融未凝。火云大江沸,烈日群山赪。平生白羽扇,挥拂何功能。蓬头卧永昼,起冠汗沾缨。
在这首诗中,张耒通过“伏尽热随尽”、“秋暑郁方蒸”等句子,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感慨。他也通过“蓬头卧永昼,起冠汗沾缨”等形象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伏天过后,大寒时节的气温变化。
明代邓云霄的《出伏》——季节变换,感慨万千
明代诗人邓云霄的《出伏》描绘了出伏时节的喜悦和感慨。在这首诗中,邓云霄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感慨。
()莫道金风爽,萧萧起旅愁。出伏当然值得庆祝,对于普通人来讲,节气需要翻看历书比照,但是流传在口头的三伏,可是搬着指头就能算出来。出伏有着出牢狱的欢喜,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
在这首诗中,邓云霄通过“莫道金风爽,萧萧起旅愁”等句子,表达了对季节变换的感慨。他也通过“出伏有着出牢狱的欢喜”等句子,展现了季节变换带来的喜悦。
宋代黄庭坚的《岁寒知松柏》——松柏挺立,岁寒知节
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岁寒知松柏》以松柏为喻,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在这首诗中,黄庭坚通过“松柏天生独,青青贯四时”等句子,展现了松柏的坚韧与生命力。
()松柏天生独,青青贯四时。心藏後凋节,岁有大寒知。惨淡冰霜晚,轮囷涧壑姿。或容蝼蚁穴,未见斧斤迟。摇落千秋静,婆娑万籁悲。郑公扶贞观,已不见封彝。
在这首诗中,黄庭坚通过“岁有大寒知”、“惨淡冰霜晚”等句子,展现了松柏在严寒中的坚韧与生命力。他也通过“郑公扶贞观,已不见封彝”等句子,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大寒节气,寒意浓重,但古诗中的诗意盎然。这些古诗不仅展现了古人对季节变化的感慨,也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在寒冷的大寒时节,让我们共同品味这些古诗中的美好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