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歇后语,顾名思义,是利用词语的谐音来构成的一种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它们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后衬,二者通过谐音巧妙结合,形成独特的幽默效果。
2.经典谐音歇后语解析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这句歇后语通过“无”和“吴”的谐音,巧妙地描绘了梁山泊军师吴用的形象,暗示他足智多谋,无人能及。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这句歇后语以“四月的冰河”为引,通过“开动”与“冻”的谐音,形象地描述了春天冰河融化的场景。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这句歇后语利用“名”和“鸣”的谐音,幽默地表达了某人名声远扬,家喻户晓。
3.四大名著中的歇后语
《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
乍入芦芋——不知深浅
皮笊篱——一捞个罄尽
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红楼梦》中的歇后语
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
借剑杀人——不露痕迹
引风吹火——费力不多
站干岸——不沾事4.各类谐音歇后语汇总
一年级歇后语
冰糖煮黄莲——同甘共苦
八级工拜师傅——精益求精
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小学生必备歇后语
小鸡崽见老鹰——嘴硬腿软
啄木鸟下油锅——嘴硬骨头酥
鸭子煮了七十二滚——光是嘴硬与“唱戏”有关的歇后语
唱戏的怕听鼓——光顾自己
唱戏的怕听哭——光顾自己
唱戏的怕听笑——光顾自己5.巧妙借用谐音,语意非此而彼
谐音歇后语的一大特色就是巧妙地借用谐音,使语意非此而彼,例如: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姥姥哭儿——没救(舅)了
老嬷嬷跳井——尖脚(坚决)到底
二大爷铡草——撅腚(决定)到底
海报
0 条评论
4
你 请文明发言哦~